均衡和波动–弊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简要介绍了波动和均衡。而且,也提到过均衡有两个弊端:合理的计划只能处理来自上游的波动,还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问题–均衡中的波动会增加库存和等待时间。尤其是第二点,在行业中被广泛忽视,甚至被极力否认,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让我再来看看!

下游以外的波动

均衡是一种解耦来自客户(或供应链下游)需求波动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均衡只对来自下游的波动进行解耦,因此这些波动不再是 “波动”–或者至少在均衡点比下游的波动要小得多。理想的情况是如下图所示。在某点一上(最好是在价值流的末端),应该有人对波动的客户信号进行均衡。从这里开始,你的工厂、你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一直到最上游,都应该有一个均衡的信号,因为你已经将价值流与客户波动解耦了。每一段都可以继续使用与均衡点一样的均衡计划来生产。

我已经听到你们在笑了,没错,通常不会像上图这样。为了便于论证,我们不妨简单点,假设均衡系统确实有效。均衡系统可以将来自上游的波动自动解耦。但客户波动并不是唯一的波动,波动也可能来自上游,供应商可能会停线,延迟交货、交错的零件、交付有缺陷的零件,或者交不上货。工厂里会有一个库存缓冲区,以消除下游的波动,但这有时也会失效。还有,别忘了你自己的工厂,也会遇到设备故障、员工旷工、另一个更紧急的客户需要、老板催着要其他零件等等。在现实中,即使假定均衡起作用,情况也可能与下图相似。而且这时你可能又在偷笑,实际波动更夸张。

但是,如果价值流除了均衡之外,无法提供稳定信号,那么均衡的意义又何在呢?这还是假定均衡设计合理,能够给出稳定的信号,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 “如果”。

甚至可能更糟。在整个供应链中,你不是唯一一家尝试均衡的工厂。多个供应商(可能还有一些中间客户)都在尝试均衡,但却没有一个稳定的系统。那么情况就会是这样

要使均衡起作用,需要一个稳定的系统!我所说的稳定,并不是指你通常能把客户需要的零件送到客户手中,而是指你能真正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而不改变计划。如果你有一个为期两周的均衡计划,那么就必须在两周内完全按照这种模式生产。如果你制定了均衡生产计划,那么就需要切实按照计划进行生产。我见过很多工厂今天的计划,明天都维持不住,还试图一次排产两周,这很荒谬!这些工厂经常出现设备故障、工人旷工、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均衡也经常出现问题,因为某个型号库存消耗空了,不得不匆忙生产这种型号以补充库存,而忽略了本应在均衡信号下生产其他产品。总之,各种各样的波动迫使他们改变均衡模式,只为避免客户断货。而且,由于他们经常在最后一刻才试图坚持这一模式,因此,匆忙和紧迫感变得更加严重,车间一再陷入混乱。

均衡不仅会给使用的工厂带来收益,也会给其供应商带来收益。因此,采购部门也必须根据均衡模式下订单(是的,我又听到偷笑声了)。如果你每天生产 X 种产品,那么你每天就应该为这 X 种产品订购相应的原材料。

相反,采购部门却是根据预测而不是实际生产情况,每月订购一次零部件。如果这些零件是漂洋过海运来的,他们就不得不这样做。对于均衡计划,这样的前置时间太长了。如果你每两周调整一次生产计划,但从海外发货需要三个月,那么采购就不适合做均衡了。

均衡的成本

Triforce Inventory Capacity Time当人们考虑均衡的成本时,会想到建立均衡系统所需做的工作,以及运行和管理均衡系统所需要的时间。虽然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但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库存的影响。

均衡是一种解耦上游波动的方法。如前所述,均衡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稳定的产量。因此,在均衡过程中不能使用产能来消除波动!然而,您仍然需要解耦波动。而在讨论均衡问题时,却很少有人谈到这一点。

如前所述,解耦波动有三种基本方法:库存、产能和时间。产能不是均衡化的一个选项,因为均衡明确试图消除产能波动,而产能波动本可以抵消需求的波动。因此,你需要通过库存或时间来解耦。而通过时间解耦,让客户等待,对许多公司来说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解耦的重任往往落在库存上。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库存!

是的,均衡肮脏的秘密就是需要更多的库存!

如果你的均衡管理能够稳定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这还是值得的。如果你的均衡工作在自己的车间里都失败,那就太浪费了。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接下来的 20 个工作日(约一个月)里,对一种产品的平均需求量为每天 100 件,即总共 2000 件。然而,这每天 100 件的需求量是可以波动的。可能是零,也可能是每天 200 件。

让我们假设一个最坏的情况:客户在 10 天内没有订购任何产品,然后在接下来的 10 天内每天订购 200 件。平均值仍然是每天 100 件。如果解耦的唯一方法是库存,那么在前 10 天,将建立 1000 件的库存,然后在后 10 天再次将库存降为零(忽略任何安全缓冲)。下图显示了在生产完全均衡的情况下,库存是如何上升和下降的。

让我们采用同样的最坏情况,但现在也允许产能解耦。为简单起见,假设您可以在每天 50 件到 150 件之间改变产能。在这种情况下,前十天每天生产 50 个,逐步增加到总库存 500 个。然后,每天生产 150 件,使库存再次降为零(同样忽略安全库存)。如下图所示,现在的最大库存量仅为上例的一半。当然,这样做的代价是无法实现均衡生产。

诚然,这些例子非常抽象。但是,客户确实会产生波动,尽管它们看起来可能不同。实际波动可能比这个例子中的小,也可能比这个例子中的大,但肯定是更加随机,而且在实际发生之前很可能是未知的。

我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反驳:”一般,这样做是可行的”,但均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应对非平均波动。均衡模式越长,就需要更多的库存来消除波动!或者,如果决定通过时间来消除波动,那么均衡模式越长,客户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越长!如果库存太少,那么波动就会突破均衡,破坏均衡模式。如果你自己的波动太大,也会很快再次破坏均衡。总之,如果系统不够稳定,或者没有足够的库存来解耦波动,那么整个长周期的均衡就是一种浪费,不要这样做!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决定是否适合采用时间较长的均衡策略。如果有疑问,那就是不适合。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谈谈丰田是如何进行做均衡的。现在,走出去,看看什么样的均衡对价值流有帮助,组织你的行业!

 

Translated by Xie Xuan

 



了解 AllAboutLean.com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Cookie Consent with Real Cooki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