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让车间里所有信息都清晰可见。理想情况下,可以将车间本身设计成目视管理的一部分。但还有很多信息很难直接看到,只能通过数据来展示。每个管理良好的车间都有自己展板或数据记录表。本文重点讨论为什么要让员工手动记录这些数据。让我们来看看…
简介
数据的相关性及准确性是车间管理的关键之一。我曾写过一篇关于丰田 KPI 展板的文章。展板试图总结数据及其历史变化趋势。在工站、生产线通常会有更多的表格,详细记录产线工序的状态。产线或者工站上的记录表虽不具备车间展板的所有内容,但仍然是车间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参观过的许多车间里,这些信息是被打印展示出来的。看起来不错,容易阅读且数据相对准确。
为什么要数字化?
我自己是手动记录数据的忠粉,十年前,我写过关于《车间手动记录数据的优势》……但当时遭到了很多质疑:纸质数据已经过时,数字化数据可以共享,数字化数据方便处理,可以自动更新等等。
这很有道理,数字化确实有其优势。不过,这些优势主要是对于经理而言,让经理更容易在电脑上查看数据,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远离现场。如果经理需要与别人共享数据,数字化的数据更有优势。
电子数据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自动收集数据。通过传感器和软件,可以测量和记录系统中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不间断地记录数据。这也降低了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当然出错仍有可能发生)。电子记录的最大优点是杜绝了手动记录的错误,但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
为什么要手动记录?
一线员工的情况并非如此,工人很少使用计算机来了解工序的表现。对他们来说,在纸上添加一个点和一个数字要比在电脑上操作简单得多。他们需要的是自己工序的信息,没有共享的需求。
因此,手动记数据更具时效性。即使在夜班,员工也可以很容易地填写数据。这也迫使你需要简化数据,避免过于复杂的公式和计算。而且,相较于要在数字系统中输入数据,纸质数据对员工来说更便捷。
自己测量!
手记数据的最大优势在于迫使员工测量自己的效率,不管你是记在纸上还是录入电脑。无论如何,都迫使员工参与测量。仅有数据并不意味着员工会对数据采取措施。但是,如果主动记录数据,就会有人知道这些数据的存在,而不是将数据藏在服务器上。这就使得我们向使用数据迈进了一步。
自己测量的数据也更容易被理解。记录效率的员工必须理解测量结果,才能将其记录下来。而基于传感器的电子数据则不一定如此。有很多公司拥有数以 PB 计的数据,却不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
不仅要了解数据,还要理解数据,这是利用数据进行改进的两个关键因素。接下来,需要有人对数据采取行动……一般是一线员工或其直接主管。现在猜猜谁记录了数据?一线员工或其直接主管?
总之,自己对工序相关数据进行测量,使数据更有可能被用于改进。如果这个过程运行良好,管理层甚至可能不会注意到一线操作员正在做一些小改进来提高整体效率(尽管我喜欢改进,但我更希望这些改进能以标准的形式被固化下来。理想的情况是,一线员工或其直接主管也能做到这一点!更多信息,请阅读我的新书《作业标准》)。
总之,正如巴勒所说,“自己测量是改善的关键“!它快速、可操作,而且直接在车间进行,只需最少的管理监督。和往常一样,我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现在,走出去,让你的员工记录他们自己工序的效率,组织你的行业!
附注:本博文的灵感来自《精益经理》:迈克尔和弗雷迪-巴勒所著的《精益转型小说》,尤其是第 249 页。这本书值得推荐。
Translated by Xie Xuan
了解 AllAboutLean.com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